从赵协的祖父起,便是搜刮民脂民膏的糊涂皇帝,令在大雍十六州各修建行,以便皇帝巡游玩起居,即便沧州西北苦寒,皇帝从不曾巡幸至此,但也不得不依照皇命修建行。
卓询之所言并非没有理,楚霁考虑过后,准备把原本沧州境的大雍皇帝行改制为楚王,如此倒也方便些。
楚霁自到沧州赴任后,因着这是皇帝留的,以他份立场倒是拆不得。
百官的任命名单杨佑也正在筹备罗列着。
现如今,这座行反而便宜了他,只要稍加改制,便能作为楚王使用。
其余的文武官职各有品级,亦设立公侯伯男各级爵位,但爵位只得降级承袭,直至最后收回。也就是说,男爵不可承袭,公爵在第五代时也要被收回。除此以为,无论是何爵位,均不享邑封地,只是虚爵而已,如此也能大大地减少土地兼并和独占一方的况。
一品文官为虚衔,再往的尚书令为正二品,为百官之首,楚霁有意让杨佑领受此职。
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,更要的是列土称王,形成有力的政权领导。
这其中的复杂之,便是楚霁要改原本的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制,设立中书省、门省、尚书省,其最官分别为中书令、侍中、尚书令,同为宰相,分起草、审议和执行君王的诏令,现有的秘书也并三省之中,三省官员相互制约,也与皇权形成制约。
照楚霁的意思,再将大小官员分为九品,每品又有正从之分,一改大雍以俸禄评定官职的旧俗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杨佑听到此也不由得一愣:“主公的两位哥哥和秦将军也是如此吗?”
六分为吏、、礼、兵、刑、工,每辖四司,共分为二十四司。
楚霁,楚家众人和秦纵也不例外。常言,不患寡而患不均,他们是楚霁最亲近的人,必须要以作则。两位哥哥楚霁会予以公爵,同样是承袭四代,孙后代若是再想封爵荫荣,便也只能自己建功立业。
照楚霁的想法,便定国号为楚,称楚王,划定沧、胶、云、益和奚五州为大楚国土。
楚霁本不想另外再修建王,省得劳民伤财,卓询之却不同意。在某意义上,王作为礼法的外在表现形式,必定得修建,而且还得修得巍峨耸立,不可侵犯。
只是楚霁也言明,不必太过奢华,合乎规制即可。卓询之这倒是没有反对,他有预,楚霁不会在这沧州的楚王里久留,终归是要到盛京去的,现也不必太过铺张。
一品武官只设天兵大元帅一职,元帅人选,楚霁不他想,唯有自家现在还远在南奚的秦小将军。